唐朝诗人李白,功成天明拂衣去,四海随

李白跟唐玄宗混了一段时间,越来越觉得没前途。加上小人作梗,唐玄宗也开始疏离李白。天宝三载,也就是年,李白辞职。也有说唐玄宗赐了李白不少黄金,让他爱咋玩咋玩。从天宝三载,年号称载不称年,因为唐玄宗看书发现尧舜禹那时候用载,他自我膨胀,觉得自己堪比尧舜,所以改天宝三年为天宝三载,直到安史之乱,天宝十五载载满了讽刺。

李白报国无门,离开长安,人生的追求真的就只剩喝酒了。他先到洛阳,认识了杜甫,结伴到开封,认识了高适。三个都是钱包比脸还白的人,相处没几天便各自分开。高适似乎吸走了李杜二人所有的运气,这之后李杜二人各种倒霉,而高适却平步青云。此时的高适大约40岁,和李白一样飘着。杜甫30来岁,也前途渺茫。那个时候大部分唐朝人都看不到未来,还有一部分人在醉生梦死。

李白和杜甫、高适分手后,出家做了道士。不久,他和杜甫在山东碰巧又见了一次。李白当了道士后除了四处游玩,也会回家陪陪老婆孩子。他当时已经搬到了现在的济宁,老婆也换了,是前宰相宗楚客的孙女。对,又是前宰相的孙女。

公元年,也就是天宝十四载,安禄山叛乱。在这之前,全世界都知道安禄山要叛乱,唐玄宗也知道,但他却把前来告密的押给安禄山以表示自己对安禄山的信任。据说安禄山是个和杨玉环一样的胖子,唐玄宗要他们结为兄妹,安禄山一个头磕下去叫了声妈。在唐玄宗看来,这种缺心眼有啥需要提防的。但,换个角度看,这种没一点点廉耻的人,怎么能放心呢?

安禄山起兵的地方大概在现在的北京以南,济宁以北,太行山以西。李白担心被俘,只能赶紧跑路。这个时候李白已经五十多岁,饱受战争之苦,彻底绝望。李白一家一路向南,颠沛流离,最后跑到江西庐山,算是安定下来。

大概一年左右,李白接受永王李璘的邀请,去其帐下做了幕僚。永王虽然是唐肃宗的兄弟,但因年龄差较大,实则是唐肃宗抚养长大。按正常逻辑,他应该是唐肃宗的铁杆亲信。但是在唐肃宗登基后,他接了太上皇唐玄宗委任的节度使,后来又领兵守着江东不出。不管是不是真反,有反心却很明显。阴暗的心理作祟或者特殊时期的杀一儆百,永王都得死。于是,唐肃宗说永王谋反。高适领兵,不到三个月击败永王军。永王逃跑路上被杀。李白在浔阳被捉,入狱。

高适一直觉得百无一用是书生,立志当兵。实习都是去边塞,但报国无门。认识了几个诗人,觉得写诗是另一条路,所以开始写诗。开始写诗的时候高适已经快三十了,刚开始没几首像样的,直到35岁下《燕歌行》。高适46岁才进士及第,49岁跟哥舒翰做了书记官,52岁协助哥舒翰守潼关。次年潼关失陷,高适随唐玄宗到成都,又去跟了唐肃宗,不久挂帅到淮南讨伐永王磷。一战成名,后来封侯。虽然《燕歌行》中高声呼喊,“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但朝廷不亏待有功之臣,他是边塞诗人中唯一一个凭军功封侯的。

李唐对于抢皇位的都是赶尽杀绝,李白自己都觉得自己死定了。很多人都为李白求情。唐肃宗连王维这种到安禄山手下当官的都能饶,李白这种报国投错门的当然也就不杀了,但得流放。唐肃宗想着李白给王昌龄写的诗“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决定把李白流放到夜郎。李白从浔阳出发,走到一半,逢天下大赦,结束流放,再次顺长江而下,写下“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也有传说给李白求情最有分量的是郭子仪。郭子仪早年曾因小错差点被斩首,是李白相救。所以李白遭难的时候,郭子仪为报恩而去恳求唐肃宗。这个故事应该是杜甫和严武之间的故事改编出来的。或者,真拿命求情的是高适。

李白回到家不久,过得越来越穷,只能去当涂县投奔族叔李阳冰。不久就离世。

关于李白的去世有三种说法,第一种是醉死,第二种是病死卧榻,第三种捞月溺死。无论哪种死法,李白死的都很抑郁。《临终歌》写道:“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结合他其余的诗,其实唐玄宗把他撵出长安这件事对他打击太大。其实如果唐玄宗拜他为相肯定会好些,不是赞同李白真有治国的能力,而是起码可以挤掉李林甫。

杨贵妃和杨国忠的死只是平息了众怒,却不能让众将为唐玄宗肝脑涂地的平定叛乱。安史之乱爆发不久,原太子即位为唐肃宗,总督兵马。唐玄宗被遥尊为太上皇。安禄山死后,唐玄宗回到皇宫,形只影单,凄凄惨惨,在李白去世的同年驾崩。这一年是公元年,去世的还有唐肃宗、玉真公主、高力士。不久,洛阳收复,安史之乱终于要结束了,只是盛唐不在。

关于李白的事情,后人牵强附会的太多,总觉得李白应该活得如仙人一般。其实,李白过的并不如意,一生的颠沛流离,一生的怀才不遇。他想着“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他高喊着“我辈岂是蓬蒿人”“仰天大笑出门去”,却“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落得个“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而李白值得敬佩的地方在于,他身在黑暗,心在光明,自我安慰“天生我才必有用”,劝说世人“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所以才能“馀风激兮万世,游扶桑兮挂左袂”。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zz/8188.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