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媒聚焦马鞍山

去年7月31日,马鞍山市委九届七次全会召开,推进马鞍山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号角由此吹响。央广网曾以“马鞍山城市发展新坐标观察:如何奋起扬鞭一马当先”为题,聚焦这座城市发展的新动向。

一年来,在“生态福地、智造名城”的发展方略推动下,马鞍山做了哪些努力,又有哪些进展?

推出一组三篇报道:“马鞍山城市发展新坐标再观察”。

长江保卫“战”

向上滑动阅览

整治后的长江马鞍山段风光

长江,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脉一路顺流而下,到了马鞍山境内,形成了独特的景观:过天门山之后,长江就此折为北上,马鞍山也因此有了“江东第一城”的美誉。

“诗仙”李白曾留下千古名句:“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描写了浩荡长江冲破天门山奔腾而出的壮阔气势。

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更是马鞍山的“母亲河”。

和县猿人、含山凌家滩文化,载入了中华文明发源的灿烂史册。

马鞍山,在共和国的发展史上,也有着光辉的一页。年建市的马鞍山,是一座因铁矿而建立的城市,被称为钢铁之都。

马鞍山,因钢而兴,因江而兴。

如果说,当年马鞍山曾为了共和国的建设打响“钢铁之战”,那么,今天的马鞍山,为了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又在打响“长江保卫战”,打响长江生态治理的攻坚之战。

“倒数第一”,压力“山大”

马鞍山市建市以来经历了“先有矿后有市、先生产后生活”的发展过程,产业结构偏重,重化工业占全市工业比重70%。全市煤炭消耗总量和能源消耗总量均位居安徽第二,工业固废占安徽近五分之一,位居第二,居皖江五市第一,污染排放较大,治理任务艰巨。

长期以来较为粗放的发展方式,导致长江岸线使用不合理,沿江布局了较多的重化工企业。

年开始,马鞍山市先后经历了中央环保督察及“回头看”和两轮省级环保督察。

一组数据说明了环保形势的严峻:督察期间,共向马鞍山市交办各类信访件件。

按照《安徽省突出环境问题整改核查考核办法》要求,年元月,省环境保护委员会对全省突出环境问题整改情况进行了核查考核。其中,马鞍山市7个问题未能按期完成整改,被扣减35分,被列为“倒数第一”。

根据突出环境问题核查考核扣分情况,年8月,安徽省环境保护委员会副主任、省政府副省长何树山约谈了马鞍山市党政主要负责人。

年6月,安徽省大气办通报1-5月份全省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进展情况,马鞍山平均浓度同比不降反升,成为全省仅有的两市之一,马鞍山再被约谈。

对于年12月刚刚到马鞍山履任的市委书记张岳峰来说,用“压力山大”来形容并不为过。

埋怨和“踢皮球”?不。

年7月31日举行的马鞍山市委九届七次全会,市委书记张岳峰在会上指出,要以“舍我其谁”的使命担当推进马鞍山新时代高质量发展。全会明确,努力把马鞍山打造成为宜业宜居宜游的“生态福地、智造名城”。

“生态福地”,马鞍山立志把这座城市最鲜明的色板擦亮。

尽管路程艰巨,既然决心已下,就百折不回。

张岳锋对新上任的市环保局长提出了这样的要求:“只有豁的出去,才能干的出来。”

全市全力推进长江马鞍山段生态环境“三大一强”专项攻坚行动,切实抓好“3+6+21+N”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即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警示片反映问题、省委主要领导暗访反馈问题和环保督察反馈问题等生态环境问题的整改工作。

“铁腕治污”,出台了《马鞍山市突出环境问题和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实施细则(试行)》。真追责、敢追责、严追责,近两年来,全市共问责人,其中处级15人,科级以下66人,企业及村干部72人。

马鞍山将每一项工作任务以交办清单的形式细化分解到各载体、各相关部门,做到任务清单、问题清单、措施清单、时限清单、责任清单“五单合一”。

整治后的长江马鞍山段风光

全面治理35处城市黑臭水体,其中28处已初见成效,占比达80%;

矿山综合治理,全市62家矿山,关闭19座,停产整顿19座;

对79个入河入江排污口进行排查,并研究制定了达标整治方案;

按照“”三道防线要求,已整治完成余家散乱污企业;

共拆除非法码头家,清理出岸线资源约10km,滩涂土地约亩;

固体废弃物专项整治,共排查整治固废问题62个,清理固体废物53万吨;

大气污染防治,共完成37个省重点调度项目,完成率88%。年10月至今年3月底,马鞍山市PM2.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17.3%,降幅全省第一。

从环境问题的“倒数第一”到大气污染治理的“第一”,马鞍山,交出了一份新的答卷。

滨江城市,“滨江情结”

一座滨江城市曾面临尴尬处境——“滨江不见江、临水不亲水”,长江生态系统亮了红灯,过去的马鞍山市民对长江“退避三舍”。

马鞍山市人民政府市长左俊多次强调,要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统筹推进长江东岸综合环境整治、生态修复等各项工作。

万象回春。马鞍山筑牢“1公里生态修复样板区、5公里产城一体示范区、15公里城乡融合先行区”三道防线。禁新建、关污源……一个个专项整治行动,打出“铁腕治江”组合拳。

仲夏时节,行走在长江马鞍山东岸,江面在阳光的照射下水波荡漾,站在东岸薛家洼远望,杨树林连绵,宛如母亲河的一条“绿色项链”。

薛家洼是马鞍山整治长江岸线的“牛鼻子”,万里长江奔腾到此流速放缓,因此,过去这里是长江干流马鞍山段渔民、渔船最集中的聚散地。多年来,打渔和渔民船上生活都对长江水体造成了污染,非法码头林立、乱搭乱建严重、江面垃圾泛滥……皆是生态“痛点”。

今年5月,薛家洼水域名渔民全部上岸,告别“水上漂”的生活。

整治后的薛家洼

整治后的薛家洼

6月,马鞍山长江干流段渔民全部上岸,7月,长江支流段渔民全部上岸,共涉及渔民1多人。

马鞍山花山区、雨山区正着手将薛家洼原地复绿、补绿、增绿,对其全域范围进行生态修复。未来,亩的薛家洼区域将被改造成长江生态游园,涵盖码头广场、生态堤岸、生态健身步道、生态防护林。

以往,马鞍山市民很少去江边游玩,“雨天满地泥,晴天满场灰”,曾是长江边码头和砂厂的真实写照。“现在大家喜欢去江边散散步,看看江景。”家住雨山区采石街道陈家村的刘红梅告诉记者。如今,非法码头改造而成的滨江文化公园,已成为众多市民和游客青睐的“打卡”胜地。

新的画卷即将铺开。不光薛家洼,整个长江马鞍山东岸,将被精心雕琢、刷新颜值,即将呈现出一座“城市生态客厅”,重塑美丽长江风景线。

源头常清,方能保证”一江春水向东流”。

为了从根本上解决黑臭水体污染长江的“顽症”,今年马鞍山制定了《推进工业园区“环保管家”试点工作方案》,方案经市政府常务会议、市委常委会审议通过,即将印发实施。

这一做法开了安徽各市污染防治的先河。

马鞍山确定,在市经开区、慈湖高新区2个国家级开发区(高新区)开展“环保管家”试点,再向全市范围内的工业园区、工业集中区和有关工业企业全面推开。

这一模式将聘请第三方专业环保服务公司作为“环保管家”,向园区企业提供监测、监理、环保设施建设运营、污染治理等一体化环保服务和解决方案,由此解决长期以来环保监测只有“自查”“抽查”“暗访”手段的状况,靠完整实时数据说话。

马鞍山段长江生态,正在进入治理与建设并重的阶段。

“面朝大江,鸟语花香”。

整治后的长江马鞍山段风光

汗水入江水,要让江水清

热,热,热。

这些天,安徽沿江各市最高温度一直在摄氏37度以上,地表温度接近70度。

但比高温更“炙热”的,是马鞍山沿江各地挥汗如雨的施工队伍的激情,他们正在全力打响长江马鞍山段“大保护大治理大修复、强化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落实”的攻坚战。

白天中午气温太热,他们就利用早晨、黄昏干,而到了晚上,沿江各个施工场地更是热闹非凡,到处是挑灯夜战的场景。

马鞍山市委书记张岳峰对干部职工提出了四个“干”的要求:领导带班示范干、上足设备高效干、加班加点昼夜干、比学赶帮赛着干。

张岳峰经常在晚上到沿江工地“悄悄”查岗,每次大家的干劲都让他十分感动,最后说的都是要大家注意身体的话。

投资1.66亿元的马鞍山第二污水处理厂提标扩建项目,计划今年11月底通水试运行。现场负责人、市住建局市政处副主任张伟,吃住在工地,他失信了暑假带女儿“看海”的承诺。

雨山区采石街道党工委书记张定斌,带领大家先后拆除了沿江30家砂场码头和8家污染企业,他白天工作,晚上打点滴,患重病的父亲5次到上海治疗,他也没有陪同。

整治是硬骨头,难啃。针对薛家洼码头附近71户的违法建筑拆除工作,花山区金家庄街道恒兴村党总支副书记、村主任赵冲始终冲锋在一线。

“从4月1日接到区里要求拆除违法建筑的任务后,我们就开始全面做动员工作了。”为了能够尽早完成这一项工作,赵冲与村委会班子成员逐一上门排查,摸清拆迁户的家庭情况,将其户籍、人口、联系方式、经济状况等信息进行登记造册的同时,耐心细致的向每个拆迁户宣讲长江岸线保护的政策。“在上门摸排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虽然这些拆迁户居住在村里,但户籍却参差不齐,户口在无为、霍邱等周边县区的都有。”这些违法建筑大多都建于上世纪80年代,为此他们在早、中、晚轮流向拆迁户解释各项政策,努力推进拆迁的工作进度。

谁家家里因病生活困难需要帮扶,赵冲便和班子成员想办法,为其申请办理大病救助;谁家家里人口多,赵冲就在符合政策的前提下,尽可能为其申请经济适用房……能用的方式都用上,能帮助解决的困难都为其解决。“总之一句话,不把他们当外人,以人心换人心。”

在赵冲和村委会班子成员的努力下,薛家洼码头附近的71户违法建筑在4月17日前提前完成了拆除工作,使矛盾化解在基层,为薛家洼地区长江岸线整治工作的快速推进赢得了宝贵时间。(图片:章谦摄)

长三角一体化的新“格局”

向上滑动阅览

一条长江,将马鞍山与南京紧紧地连在一起。

有诗曰:“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而宁马两座兄弟城市的关系,则恰似“我住江涛头,君住江涛尾”。

马鞍山是南京都市圈距南京最近的城市,历来就是六朝古都南京的京畿之地,两地历史渊源由来已久。马鞍山有金陵屏障、建康锁钥之称,又有“鸡闻两省”、“两省共一湖”(石臼湖)、“两市共一镇”(丹阳镇)之说。

从“双城记”,到“同城记”

年7月,马鞍山市委九届七次全会提出,“立足皖江,东向发展,全面融入长三角,重点打好‘南京牌’,深度融入南京都市圈、合肥都市圈”。

马鞍山作为长三角城市,毗邻南京、合肥两个省会,是安徽全面接轨沪苏浙的“桥头堡”和“东大门”。

而在年5月,马鞍山市委书记张岳峰、市长左俊就已“捷足先登”赴南京,与江苏省委常委、南京市委书记张敬华,市长蓝绍敏共同主持召开宁马两市党政主要领导会商对接会,并举行了南京市与马鞍山市合作工作机制协议签约仪式。

这也是多年来,马鞍山与南京,两座沿江城市最紧密的“握手”。马鞍山的诚意,得到南京最热烈的响应。张敬华表示,要“打造一体化先行先试的样板区”;张岳峰表示,要“推动发展规划统筹化、交通设施一体化、产业发展协同化、公共服务共享化、生态保护联动化”。

长江作证:宁马融合,正在产生“化学反应”——

对马鞍山博望、乌江等毗邻南京地区规划进行重新修编,用融合理念调整市域空间格局和用地布局;

对照南京国省干线规划,组织编制《马鞍山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

…………

加速,加速;推进,推进。

今年2月21日,宁马高速“四改八”改扩建项目指挥部正式成立,3月11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完成。

比规划、建设部门更急迫兴奋的是广大市民。经常往来于宁马之间的司机高师傅说:“我们早就盼着这条道路升级改造了,车道加宽后,路畅,心情会更畅。”

6月28日,马鞍山市博望区交运局传出好消息:今年年底前,将先期开通博望至南京明觉地铁站的公交线路,以此串联博望城区和南京市溧水区,实现博望区与南京地铁S9号线的直达。

皖S线接苏线——打通“断头路”提升互联互通

6月21日,南京地铁在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zz/1296.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