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以为酒暖人,奈何人冷酒。
都说:酒里乾坤大,壶中日月长。
可人无度,乾坤和日月都如坐井观天;
都说:我有一壶酒,足以慰风尘。
可人无心,风尘同酒都是俗世风尘;
都说: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可人无情,江湖和夜雨都是十年尘累。
有人说:李白醉了的时候,是他最清醒的时候;当他没醉的时候,是他最糊涂的时候。
有人说:阮籍醉酒时是最快乐的,清醒时是最痛苦的。
有人说:曹孟德对酒当歌时是在展宏图大志,当他横槊赋诗时则是伤感于壮志未酬。
有人说:李白喝的是豪迈之酒,杜甫则是愁闷之酒。
他们都有故事,可你还有酒吗?
李白那杯孤独的酒
已经是来长安城的第12个年头了,李白的人生已过大半。他在这12年中四处干谒求仕,可偌大的长安城里却没有他的容身之地,他被人蔑视,被人构陷。他曾有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的宏图大志,可他也曾自暴自弃,同长安城里的市井无赖交往过。走投无路的他曾高声吟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可这蜀道再难,能比得过他的穷途末路吗?
此时李白的酒是愁多酒虽少,酒倾愁不来。还好,人情淡薄的长安闹市中还有人赏识他,这个人就是贺知章。
已是高官的贺知章对李白青睐有加,也知道李白爱喝酒。可身无分文怎么办?只见贺知章从腰间取下一枚金龟,呼唤仆从拿去换酒,并直呼“谪仙人”。这让李白的心中略有暖意。
终于他的文章得到皇帝李隆基的赏识,被召入翰林院。本以为就此可施展抱负,可皇帝看中的只是他的文笔,他们只希望用李白的笔,粉饰掉大唐危机四伏的忧患。在皇家聚会上,李白强颜欢笑地对杨玉环写出: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然后在歌舞升平中独自走向宫外。后来皇帝再次让他进宫粉饰太平时,他却喝得酩酊大醉,躺在闹市中,不顾官差的催促。这也就是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做了两年御用文人的李白,由于才华横溢,遭到了小人的排挤。世人都说李白因一首《清平调》讽刺杨贵妃而被皇帝赶出宫,可这只不过是小人们编制的莫须有的罪名罢了。
也好,早就不想再做御用文人了,被“赐金放还”也挺好。离开京城的时候,好友纷纷来送行,他们知道,李白的仕途可能就此终结了。酒席上,友人纷纷伤感低落,停杯投箸不能食。只见李白端起酒杯安慰友人,虽然他知道自己的前途是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但他依旧相信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似乎这个世上所有的人都认为李白是浪漫飘逸的,但他的孤独落寞只有自己知道。即使是好友杜甫也只能体谅李白一二,他说李白是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而李白的憔悴与愁苦谁人能解呢?可能就只有酒了吧。于是他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于是他干脆就放纵时光: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
终于安禄山的铁蹄惊破了渔阳鼙鼓,战火烧至长安城。大唐皇帝逃至四川,太子李亨北上灵武称帝。此时闲赋在庐山的李白依旧没有忘记他的宰相梦,在永王李璘的邀请下做了幕僚。好景不长永王被杀,李白被打入死牢。绝望中,李白向做了高官的好友高适求助,可书信却沉入大海。好在他最后被郭子仪救了出来。死罪可免,活罪难逃,他被流放夜郎。
李白老了,华发满头,人生悲凉。年轻时他仰天长啸,意气风发,几十年后身单影只、满目沧桑,但不变的是他的清冽傲岸。五十八岁的他,鬓发沧桑,流放中,他独自上路,前途未卜、栉风沐雨。人世间本是一场修行,那些有形的苦楚流离,那些无形的尔虞我诈,都让你身心受创。但只要坚定信念,只要每天清晨睁开眼又是元气满满,你就能坚定重新上路。
那年关中大旱,朝廷大赦,李白终于获得自由。路过白帝城时,他心情大好。便写下了那首《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此时已是61岁高龄的李白无依无靠,只能投靠当涂县的县令李阳冰。又过了一年,李白病重,在病榻上把手稿交给了李阳冰,赋《临终歌》而与世长辞,终年六十二岁。
李白对人生的眷恋,对未能尽其才的惋惜,让人为之动容。掩卷而思,仿佛陪伴李白一生的就只有酒,因为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喝醉了就睡吧,梦中的世界可能会更美好,那里没有孤独落寞,那里没有长歌当哭,有的是天马行空,有的是满船清梦。最后,我们来细细品味那首孤独而不舍的《临终歌》。
临终歌
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
馀风激兮万世,游扶桑兮挂左袂。
后人得之传此,仲尼亡兮谁为出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