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白癜风有什么土方 https://yiyuan.99.com.cn/bjzkbdfyy/bdfrq/267229.html初唐诗人:王勃:约年—约年。陈子昂:年—年。贺知章:约年—约年。盛唐诗人:张九龄:年—年。孟浩然:年—年。王昌龄:年—年。王维:年-年,或年—年。李白:年-年。高适:年—年。杜甫:年—年。岑参:约年—年刘长卿:约年—约年。韦应物:年—年。中唐诗人:孟郊:年—年。韩愈:年—年。白居易:年-年。刘禹锡:年—年。元稹:年—年。贾岛:年—年。李贺:约公元年-约年。孟浩然和李白以及王维都是好朋友,李白还和杜甫、王昌龄、高适都是好朋友,王维比较孤独,但他又很推崇张九龄;再如中唐时期,白居易和元稹、刘禹锡都是知己,和韩愈关系也不错,而韩愈呢,对贾岛还有提携之恩,也很欣赏和同情李贺。当年李白辞职离京,畅游天下,经洛阳时与杜甫不期而遇,遂受宋州单父尉陶沔、单父主簿族弟李凝邀请,来单父游玩。被陶沔重修后的琴台前方后圆,形似半月,故又名“半月台”。年李白、杜甫、高适、陶沔共登琴台,吟咏唱和,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后人称为“半月台四君子“。杜甫和李白比较有意思。当杜甫遇到李白时,杜甫还是个名不经经传的小渣渣,李白已经是怼过唐明皇,让高力士伺候过的大腕了......杜甫认识李白时自己还不是“诗圣”,安史之乱还没有爆发,杜甫还没有成为真正的杜甫。杜甫是横霸古今的大才,他一定知道李白是开拓性的诗人,他自己也是。杜甫写有两首《赠李白》,两首《梦李白》,以及《不见》《冬日怀李白》《春日怀李白》《天末怀李白》等。他在《饮中八仙歌》中对李白的描述“李白一斗诗百篇”,以及《赠李白》中的“飞扬跋扈为谁雄”,为我们留下李白形象的第一手资料。李白横行的才华和他所呈现的宇宙,一定让杜甫吃惊、大开眼界,获得精神的解放,使之看到了语言的可能、诗歌的可能、人的可能。当时他们两人还有一个高适组了一个组合。三个人白天在云梦泽到处乱转,打了兔子什么的,晚上就回去煮来吃了,再一起去逛窑子。这个搞了几年大家厌了就散了,杜甫又去了长安,高适去了边疆,李白继续流浪。安史之乱时,大家打成一团,文人也不得不站队。李白站在了永王李磷一边,杜甫跟了李隆基,但安史之乱结束李隆基就被架空了,高适最有政治觉悟跟了太子,郭子仪李光弼也是太子的西北军。先说杜甫。杜甫去四川是安史之乱以后。杜甫跟李白分手后去了长安,呆了十年的时间,考试遇到李林甫搞的野无贤遗,全部考生取消考试成绩。到处找关系求官,结果到处都没关系。这十年,杜甫真的过得很惨。后来安史之乱前,才讨了个外地小官。安史之乱时,杜甫去投靠太子李亨,结果被叛军抓住了,关在长安。因为官太小,也没怎么看管,结果郭子仪收复长安之前跑了出来,在陕西找到太子,才给了个官做。再说高适。安史之乱时高适在守潼关。玩过三国志的应该知道,潼关过了就是长安了。叛军攻破了潼关,高适就跟皇帝一起跑,一起跑到了成都。后来讨伐永王叛乱和安史叛军,高适都参加过。等安史之乱过去,高适已经是一方大员了。最后结果大家都知道了,李白被下狱,找高适脱身,结果可能遇到了假的高适,被婉拒了。最后在安史之乱中立下大功的郭子仪给李白保出来了,据记载李白曾在郭子仪年轻的时候救过他。上元三年(年),李白病重,在病榻上把手稿交给了李阳冰,赋《临终歌》后得道飞升。关于李白之死,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总体可以概括为三种死法:其一是醉死,其二是病死,其三是溺死。第一种死法见诸《旧唐书》,说李白“以饮酒过度,醉死于宣城”;第二种死法亦见诸其他正史或专家学者的考证之说。说当李光弼东镇临淮时,李白不顾61岁的高龄,闻讯前往请缨杀敌,希望在垂暮之年,为挽救国家危亡尽力,因病中途返回,次年病死于当涂县令、唐代最有名的篆书家李阳冰处;而第三种死法则多见诸民间传说,极富浪漫色彩,说李白在当涂的江上饮酒,因醉跳入水中捉月而溺死,与诗人性格非常吻合。但是不管哪一种死法,都因参与永王李璘谋反作乱有着直接的关系。因为李白流放夜郎,遇赦得还后不久,就结束了他传奇而坎坷的一生,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