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疗白癜风一般需要多少钱 https://m.39.net/pf/a_4629689.html长相思,在长安。络纬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簟色寒。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美人如花隔云端!上有青冥之长天,下有渌水之波澜。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长相思,摧心肝!长安,是李白最为魂牵梦绕的地方,是他济世安邦理想的所在。青年时期的李白,适逢开元盛世,政治经济文化的蓬勃发展,让他豪情万丈。李白相信自己,在这盛世之下,一定大有所为,于是在二十五岁时,他离开蜀地,书剑走天涯。不久,机缘巧合下,李白与前宰相许圉师的孙女结了婚,定居于安陆,过了几年闲适的生活。可是李白不甘心这种平平淡淡的生活。他想要去北方,亲眼看看那烟柳繁华的长安城,见见当今圣明的皇上。于是,三十岁的李白,离开安陆,开始了自己的长安之旅。可是十年辗转蹉跎,李白终究未能在长安扎下根来。这些年来,他谒见无数王公大臣,结识了卫尉张卿、玉真公主、贺知章等,希望谋得一官半职,可是终因时运不济,毫无结果。心灰意冷的李白,一度隐居起来。到了天宝元年,事情终于有了转机。这一年,皇上下诏,有才之人可以来长安自荐。李白看到了希望,他准备好自己的诗文策论,再次踏上去往长安的征途。这一次,他终于成功见到了唐玄宗。玄宗在金銮殿上,见到了这位诗名远播的才子。远远望去,李白颇有几分仙风道骨,玄宗欣喜不已,亲自上前迎接这位大才子。李白议论当今时事,口若悬河,滔滔不绝,玄宗十分赞赏,“以七宝床赐食于前,亲手调羹”。之后令李白供奉翰林,职务是给皇上写诗文娱乐,陪侍皇帝左右。相传天宝二年的暮春时节,兴庆池的牡丹花开了。这批牡丹十分名贵,有红、紫、浅红、纯白四色。花月正好,玄宗就邀来杨贵妃一同对月赏花,并让梨园弟子奏乐助兴。李龟年手捧檀板,让皇上挑选歌曲。玄宗说:“赏名花,对妃子,怎么能用旧歌呢?”于是李龟年赶紧去酒肆找到喝醉酒的李白。李白得知李龟年的来意,乘着酒兴,挥手写下《清平调》词三章: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栏干。词传到玄宗手上,玄宗赞不绝口,立即“调玉笛以倚曲,每曲遍将换,则迟其声以媚之”、“自是顾李翰林尤异于他学士”,杨贵妃也高兴地“持颇梨七宝杯,酌西凉州蒲萄酒,笑领意甚厚”。这一天的新诗、美酒、名花、朗月、佳人,就这样定格在盛世长安灯火辉煌的夜色里,在历史的深处熠熠生辉。故事如果只进行到这里,该是多么风流蕴藉。可是故事还没有结束。原来,高力士不高兴了。李白曾在酒醉时让高力士脱靴,引得高力士怀恨在心,这一次,高力士终于逮到机会借题发挥。他私下对贵妃说,李白诗句中“可怜飞燕倚新妆”以飞燕来比贵妃,有嘲讽羞辱之意。贵妃这才恍然大悟,后来玄宗想要给李白官职,被贵妃阻止了。李白等了很久,依旧等不到玄宗的任职诏令。他不甘心只是做一个文学弄臣,苦闷不已,到了天宝三载,就提出辞职,玄宗只得“赐金放还”。“力士脱靴”、贵妃进谗言的故事流传甚广。在很多人的心中,李白被玄宗“赐金放还”,都是因为高力士这个阴险小人从中作梗,联合贵妃向玄宗进谗言,可是实际上这个故事是经不起推敲的。最早记载这个故事的,是中唐时期李肇年左右所撰的《唐国史补》,有这样的记载:“李白在翰林,多沈饮。玄宗令撰乐辞,醉不可待,以水沃之,白稍能动,索笔一挥十数章,文不加点。后对御,引足令高力士脱靴,上命小阉排出之。”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李白让高力士脱靴,玄宗是“命小阉排出之”,可见在玄宗的反对下,高力士没有给李白脱靴。差不多在同一时期,范成式的《酉阳杂俎》也记载了相似的事件:李白名播海内,玄宗于便殿召见,神气高朗,轩轩然若霞举。上不觉亡万乘之尊,因命纳屦,白遂展足与高力士曰:“去靴。”力士失势,遽为脱之。及出,上指白谓力士曰:“此人固穷相。”在这里,高力士迫于压力,给李白脱了靴子,可是玄宗前后态度的转变有点奇怪,表现得不像一个帝王。年左右,李浚在《松窗杂录》中,描述得更为详细生动:会高力士终以脱乌皮六缝为深耻,异日太真妃重吟前词,力士戏曰:“始谓妃子怨李白深入骨髓,何拳拳如是?”太真妃因惊曰:“何翰林学士能辱人如斯?”力士曰:“以飞燕指妃子,是贱之甚矣。”太真颇深然之。上尝欲命李白官,卒为宫中所捍而止。其实,在唐朝前期,赵飞燕只是美女的代名词,况且赵飞燕身居皇后之位,而天宝二年的杨贵妃还只是太真妃,没有被封为贵妃,更不用说皇后之位了。用赵飞燕比她,只是赞美,没有嘲讽之意。以上三种著作,都是一些轶事遗闻,杜撰的成分多于史实,文学色彩浓厚,不足为信,可惜后来的《旧唐书》《新唐书》也都采纳“力士脱靴”的记载,内容也大同小异,导致误解不断。幸好还有很多与李白同时代的相关记载,让我们得以分辨历史的真伪。首先是李阳冰的《草堂诗序》。李阳冰是李白的叔父,他曾将李白的诗稿编辑成册,并作了《草堂诗序》,在序言中我们有幸看到了李白真实的生平事迹。其中有记载:天宝中,皇祖下诏,征就金马,降辇步迎如见绮、皓。以七宝床赐食,御手调羹以饭之,谓曰:卿是布衣,名为朕知,非素蓄道义何以及此?置于金銮殿,出入翰林中,问以国政,潜草诏诰,人无知者。丑正同列,害能成谤,格言不入,帝用疏之。在这里并未提到“力士脱靴”之事。而是说李白受到同事的毁谤,被玄宗疏远。后来,李白的崇拜者魏颢整理了李白生前托付的诗文,编定《李翰林集》,也作了篇序,序言中提到“(皇上)许中书舍人,以张垍谗逐”,意思是说皇帝许诺让李白担任中书舍人一职,却因为张垍(开元前期宰相张说的儿子)的谗言而未能如愿,并非是因为高力士。再后来,与李白有通家之好的范传正为李白墓写了篇碑文,其中提到了高力士:他日,(皇上)泛白莲池,公不在宴。皇欢既洽,召公作序。时公已被酒於翰苑中,仍命高将军扶以登舟,优宠如是。布衣之遇,前所未闻。在这里,高力士亲自扶着醉酒的李白登舟,这一举动不正是朋友间的互相搀扶吗。由此可见,“力士脱靴”实在是无稽之谈,不过是文人杜撰出来,讥讽权贵,彰显文士傲岸品格的爽文。实际上在玄宗朝,高力士为人正直,处事公正,对玄宗更是忠心耿耿,朝野上下,名声很好。高力士官至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封齐国公。这样一位大将军级别的官员,是不可能给一介布衣的李白脱靴子的。另外,李白性格虽然傲岸,可是他并不糊涂,没有理由去羞辱人人称赞的高力士。既然如此,那李白为什么会被“赐金放还”呢?因为李白才华横溢,很受玄宗宠爱,难免会引起一些臣子的嫉恨,他们为了保住自己的饭碗,向皇上进了谗言。不过这些人里没有高力士。此外,范传正的碑文里提到了最为关键的一点,“元宗甚爱其才,或虑乘醉出入省中,不能不言温室树,恐掇後患,惜而遂之”,意思是说李白酷爱喝酒,可是人大多会酒后失言,在朝中做官,话是不能乱说的,玄宗担心李白会不小心泄露了朝中机密之事,所以才不敢给他重要的官职。就这样,李白再次离开了长安,自己的政治理想再次破灭了。离开长安以后,李白开始寄情山水,访遍名山大川。安史之乱爆发后,李白南下避难,后来投奔永王,因为参与永王东巡,被流放至夜郎。年,生活窘迫的李白投奔当涂县令李阳冰,不久病逝,结束了他传奇而坎坷的一生。“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李白,终其一生,都未能在自己日思夜想的长安生根发芽,空留下无尽喟叹。值得一提的是,年三月,玄宗也去世了。高力士闻讯悲痛欲绝,也吐血而亡。千古帝王、旷世才子、一代宦官都在同一年去世,斯人已逝,盛世长安却永远留在历史的长河中,让人不胜感叹。(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