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荣获公益中国爱心救助定点医院 https://m-mip.39.net/woman/mipso_6169140.html《不见》杜甫不见李生久,伴狂真可哀。世人皆欲杀,吾意独伶才。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匡山读书处,头白好归来。杜甫知音与之矣,知己从之矣李杜这两位中国诗坛的巨星,有幸生在同一时期,有幸相识、相知,相互关心,相互学习和切磋,不能不说是一个文学史的奇迹,也是中国文学的大幸。杜甫比李白小12岁,一生对李白既有着对朋友的亲近又有着对才华卓著的兄长的素敬。两人的友谊是一见如故型的,杜甫对李白的牵挂是终身的。杜甫一生写了十几首诗歌赠送李白或思念李白。李白写给杜甫的诗歌比较确定的有两首。有人据此说李杜二人的友谊是不平等的。也有学者认为李杜的交情的确很好,但并没有达到后人通常认为的“知音”程度。这些说法虽亦有其道理,但李白年长12岁成名早,晚年不幸卷入皇权斗争,被诬为叛逆罪,长流夜郎,杜甫对他亲近、爱戴、崇敬、关心、挂念远甚于一般友人,似没有必要涉及平等不平等的概念。至于知音,仅从本诗来看,仅从杜甫对“佯狂真可哀”的本质了解来看,二人亦足可称为知音了。杜甫的“乞归优诏许,遇我宿心亲(《寄李十二白二十韵》)回顾了二人相识相知的时间和情形。他们是在李白遭谗去言离京后相识,并一见如故,维持了终生的友谊的。这是杜甫怀念李白的最后一首诗,题下自注:“近无李白消息”诗当作于上元二年(年),当时杜甫在成都。诗中表达了对李白的同情、担忧和思念,并期待李白结束飘零生活,回到四川来。但次年李白就在安微当涂县去世了。本诗中“伴狂真可哀”一句最可看出李杜相知之深。一个有着远大抱负和绝世才华的人却不得不“伴狂”,这实在是一个时代和社会的悲剧。“佯狂”虽能蒙蔽世人,友人杜甫却深深理解和体谅他的苦衷下面“皆欲杀”和“独怜才”,突出表现了杜甫与“世人”态度的对立,进一步表现了遗世独立的知己态度。杜甫有一首《赠李白》:“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践扈为谁雄。”同样表现了对李白伴狂的深深地理解和无限的叹惋与同情。“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概括了李白的才华和诗酒飘零坎坷不幸,进一步抒发了对挚友的怀念。这也可与《饮中八仙歌》“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参照阅读。最后,诗人热切地呼唤友人回归故里,颐养天年:“匡山读书处,头白好归来。”表达了对老友的深情厚意。李白和杜甫“佯狂真可哀”,“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表明李杜二人是神交,“遇我宿心亲”表明二人是心交,“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杜甫《寄李十二白二十韵》),“何时一杯酒,重与细论文(杜甫《春日忆李白》)表明二人是文交:李杜信为知己。参考资料:唐诗三百首本文乃“刘力家常厨味”原创,未经授权请勿转载,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