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大火的动画电影《长安三万里》,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快意恩仇、风流倜傥又失意落寞的李白。
他少年仗剑江湖,行侠仗义,快意恩仇!壮年时梦想在在朝为官,挥斥方遒,匡扶天下,但却只能孤寂落寞,暮年仍期望能功成名就,再归隐山林,却卷入谋反大案,几乎身死。
他就是李白,骨子里是极品诗人,顶级文学家,却梦想成为军事家、政治家,执天下牛耳,“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他是李白,也是中国大多数落寞文人的样板。
01春风得意马蹄疾!
《旧唐书》和《新唐书》中记载的李白,与李唐皇室同出一源。“兴圣皇九世孙,其先隋末以罪徙西域”。兴圣皇帝是李暠,他是东晋十六国时期,西凉的开国君主,后来李唐开国后,李渊李世民自认为是李暠后代,唐玄宗时期追认李暠为兴圣皇帝。
李白出生在西域碎叶城,后来随父祖迁往四川江油,四川也成为了李白的故乡。
公元年,年轻的李白,离开四川,开始了游览天下,此时正是“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大唐空前绝后的开元盛世。
在此后的十余年时间里,他游览山河,结交了许多好友,写下《静夜思》、《望天门山》、《望庐山瀑布》、《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美景、美酒和挚友,李白的少年时代是快乐洒脱的。
02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中年的李白,开始了“游宦”。期待着纵横天下,挥斥方遒。
然而梦想很美,现实很远。
尽管隋唐时代已经创立了科举制度,唐太宗李世民也曾经望着成群结队的科举大军,自得地说“天下英雄尽入我彀中矣”,但实际上,此时的科举仍旧很不完备,基本上是豪门大族的盘中餐。
李白出身商贾之家,唐代商人及其子弟,不得参加科举考试为官,所以李白科举之路一开始就是封闭的。为此,李白只能像电影中一样“行卷”,走向权贵折腰的终南捷径,希望能够得到推荐为官。为了改换门庭,他娶了前宰相许圉师的孙女,做了上门女婿,《长安三万里》中,此举遭到高适的反对,却得到了孟浩然的认同。
为了依附权贵,他也写了不少拍马诗,比如《与韩荆州书》,开头就说:“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李白的辛苦也算没有白费,后来被唐玄宗所赏识,并破格提拔李白为“翰林供奉”。
李阳冰在《草堂集序》记载唐玄宗对李白的礼遇有加:“皇祖下诏,征就金马,降辇步迎,如见绮皓。以七宝床赐食,御手调羹以饭之...”李白也志得意满写下了“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然而现实很残酷。唐玄宗只给了一个翰林供奉的闲官。
唐朝的翰林分为两种,一种翰林学士,基本都是科举出身担任,具体工作则是皇帝和中枢的“秘书”,绝对是要害部门,另一种就是李白的翰林供奉,主要是为皇帝吟诗作对,粉饰太平,歌功颂德,与如今的包养明星并无二致。
李白有报国之志,唐玄宗却只想让他作诗,这让李白很苦恼,也很消沉,于是他纵酒高歌,放浪形骸,让杨国忠磨墨,高力士脱靴,于是很快得罪了唐玄宗的私密“朋友圈”。
结果“帝欲官白,妃辄沮止。白自知不为亲近所容,益骜放不自修”。李白就这样离开了长安。
03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
《长安三万里》中,李白在高适、杜甫的护法下,在济南受道箓,成为了道士。在这十余年里,又意气风发,写出了“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写出了“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写出了“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一番游山玩水,寻仙问道后,李白与最后一任妻子宗氏,归隐了庐山。
似乎这是李白的人生的总结时刻,他本可以整理一下诗稿,承欢膝下,纵情山水,但是没有李白,因为他还有一颗建功立业的心。
公元年,大唐发生了著名的安史之乱。安禄山起兵造反,并一路击败高仙芝、封自清、哥舒翰等大唐名将,然后连破洛阳、潼关、长安,而逃出长安的唐玄宗经历了马嵬坡之变后,仓皇之中逃往四川。
太子李亨则前往灵武自行登基,成了唐肃宗。
得知李肃未经自己允许,强行上位之后,唐玄宗承认了李亨的帝位,但同时他也命令他的其他儿子分掌天下节度使,“诏令诸子分领天下节度使”。
于是唐玄宗的第十六字永王李璘,成为山南东路、岭南、黔中、江南西路四道节度使,江陵郡大都督,坐镇江陵。当时江南已经是富庶之地,同时因为没有经历安史之乱的刀兵,实力雄厚,因此永王李璘就想以江南为资本,与李亨争夺天下。
李白传:英风豪气,馀风激兮万世京东好评率96%无理由退换京东配送官方店¥53.6购买打天下需要人才,李璘看上了李白,他先后三次,请李白出山。
此时的李白已经56岁,一生官场失意的他,陡然间被大人物重视,李白动心了。他离开庐山,投奔李璘,准备建功立业。
然而现实非常的骨感,正像《长安三万里》中描述那样,李璘大军被高适等人轻易击败,李璘身死,李白也成了叛逆大罪,经过妻子宗氏多番奔波走关系,最后名将郭子仪出手相助,李白才捡回一条命,但被判流放贵州的夜郎。
李白还算幸运,被流放的她刚刚走到巫山,就赶上了唐肃宗李亨大赦天下,于是他得以重获自由,李白高兴得不得了,当即挥毫泼墨,写下了“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尽,轻舟已过万重山。”重获新生的心情溢于言表。
04采石江边一抔土,李白诗名耀千古
此后的李白,还曾想投奔李光弼继续建功立业,但因病未能如愿,为生活计,不得不投奔于当涂县令,也是他族叔的李阳冰。
公元年,病逝前李白,将自己的诗稿交给族叔李阳冰,而李阳冰整理李白遗留诗稿,编撰成了《草堂集》,得以让李白的诗篇流芳百世。
正像《长安三万里》表现的那样,一心建功立业的高适,其本身就是个军事将领和政治家,其作诗不过是业务爱好而已,而李白本质上是个诗人,是个艺术家,而他取得了文学艺术上极高成就后,却偏偏还想要匡扶天下,拯救社稷。
但在当时科举制度仍不完备,权力仍把持豪门大族的背景下,李白的悲剧是注定的。
#长安三万里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