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的司马是个小官,但是在这个职位上,出

白癜风可以医吗 https://m.39.net/pf/a_7157873.html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刘禹锡的这首诗,老严相信90%的人都读过,80%的人都会背,70%的人都为其中的豪迈所感染,60%的人都喜欢摸我家狗。这首诗是作者写于朗州司马的任上。朗州在今天的湖南常德市,在唐朝时候属于偏远地区。

座中泪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白居易的这两句诗出于他的名作琵琶行。琵琶行是白居易的顶级代表作之一,和他的另一首长诗长恨歌一样,代表了唐朝长诗的高峰。而这首诗的写作地点时间,上面两句已经说清楚了,是白居易在江州司马的任上。江州在今天的江西省,在唐朝时候属于偏远地区。#人文历史#

柳宗元的永州八记,就像八颗璀璨而玲珑可爱的宝石,让人爱不释手,一直要背下来才感觉过瘾。不用说了,题目就已经讲明了,这8篇短文写于他在永州司马的任上,写的也是永州的景色。永州是今天的湖南永州市,在唐朝属于很偏远的地方。

当然唐朝文学家在司马任上写下千古名篇的例子还有很多。那么问题来了。第一个问题:司马到底是个什么官?

历朝历代的司马有所不同,这里只讲唐朝中后期的司马。唐朝采取州县制,朝廷直接管到州,而州的地位和区域相当于今天的地级市。一个州一般有三个行政主官,一正两副,正的叫刺史,副的一个叫司马,一个叫长史。司马和长史没有官位高低之分,甚至也没有严格意义上的职位分工。他们的工作由刺史来分配,叫到谁就是谁。在这三个人之下才是专职干部,也就是六曹,比如兵曹专管武装力量发展,法曹专管法律。

也就是说司马的职位相当于一个地级市的副市长。然而唐朝的各州等级是不一样的,大致分为上中下三等。上等州的司马可能是从四品,下等州的司马最低是从六品。而边远州基本上都是下等州,所以这些司马只是从六品左右的芝麻官。

第二个问题:为什么司马能写出好作品?

这些著名文学家当司马,都不是一步步上升来的,无一例外,都是从朝廷贬出来的,也就是降级使用。而他们原本在朝廷的职位都是很高的。刘禹锡是监察御史,白居易是右拾遗,柳宗元是礼部员外郎,这些都是朝廷得力干将,都是在皇帝面前能说得起话的。他们底子如此雄厚,就是被贬到地方,刺史在他们面前说话,都得低半个头。

更何况这些在朝廷中犯了错误被贬出来的人,朝廷其实安排别有用意的。比如江州永州,当时并不缺司马,然而朝廷又派了一个司马来,用意很明确,这些犯错的都是文学家,让他们领着朝廷的俸禄,但不参与具体的地方事务,好好写点传世作品吧。

各地刺史对朝廷的容易了然于胸,所以他们只能养着这么个大人物,不敢过问他们,更不敢给他们派事。这些文学家们没有政务缠身,整天游山玩水,能够深入体验和深入钻研,不写出旷世佳作都对不起朝廷。所以他们在司马的任上,往往能够写出千古名篇。

说到本质,这是当时社会崇文的表现。在朝廷的时候可以发挥他们的政治能力,而当他们的政治能力成为朝廷的掣肘的时候,让他们远离是非,到民间去创作。所以这些大官被贬,“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看起来悲悲切切,丧魂落魄,其实是“奉旨填词”,充分发挥自己的文学能力。

当时崇尚文学不仅仅是朝廷的事,在民间,文学家也受到许多人的尊重。所以“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他一辈子东奔西走游山玩水,哪来的钱养活自己,甚至成天大醉如泥?因为有人在供应他。李白每到一个地方,地方官都会“二千石郊迎”。他到了一座城市,和今天的王源到了一座县城差不多,那是轰动一座城的事情。当地乡绅财主都以结交李白为荣,所以李白自然不缺钱。

杜甫的情况则不如李白那么美妙,但是逃难到了成都之后,依然有人供应他。这就是剑南节度使、川西节度使严武。严武在美丽的浣花溪旁给他建了房子。虽然杜甫总是喊穷,但其实吃住不愁。

杜甫从关中到四川时,是把家眷放在鄜州的。“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然而“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说明平定安史之乱实现反攻的时候,他的妻子儿女已经到了成都。老严在历史书里找了好半天,没有找到杜甫的家眷是什么时候来成都的。但可以分析,这不是他们走路来的,这依然是严武的善举,派人把他们接过来的。没有后顾之忧的杜甫,当然能够写出千古传世之作。

所以唐朝掀起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第一个巅峰,唐诗在后代无人超越,是跟当时社会的崇文风气分不开的。而这种崇文风气自上而下,深入到了中国的每一立方米空气。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qfhqj/7712.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