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考医学专业需要勇气加持,这和普通专业有所不同,考上了,之后的学业都不能当作儿戏。要说现在的大学生学历内卷,其实在医学生那里,卷学历早就不是什么稀奇事。
湘潭、医院、协和等全是优秀毕业生就业的向往之地,奈何太多人卡在学历上,未能实现考进去的愿望。很多同学就将目光放医院,硬件设施一般,学生可能会接受一定的心理落差。
正常来讲,医院医生有编制,在这一点上就让家长和学生心动,医生的社会地位还很高,受人尊重,报考应该是挤破门槛,可是多地出现了医院招聘无人报名的情况,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多地医院招聘遇冷,是对编制向往程度减弱,还是门槛太高?高校毕业生面临的就业难题,在被看作是最好就业的医学生身上,也存在难以自洽的现象。医院作为事业单位,享有编制身份的岗位,更受毕业生欢迎。虽然也有聘任制的医生,并没有编制身份,但只要有医院的光环,优秀医学生也有报考热情。
不过多地医院招聘遇冷,很多岗位无人报名的情况屡有发生,让人不禁产生疑问:难道连“铁饭碗”也有人并不感兴趣,学医的同学都不想着要报考了?
具体的数据黑龙江地区已经有了,医院计划招聘人,实际上只招到了75人。这还是在有5家医院的情况下,编制的身份真的已经没有办法吸引学生报考了?还是学生对于这个专业的学习,在毕业的时候热情就已经消退殆尽。
据了解,除了黑龙江地区,还有全国各个地区的医院也同样经历了招不满人的情况,结果太“骨感”,让人们对于医学生和医院的就业状况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其他专业的大学生,对于事业编和公务员的报考,热情持续高涨不减,一些偏远山区,三支一扶的基层岗位,也有不少同学愿意尝试报考,换到收入更高,更受人尊重的医生岗位,怎么就遭遇“滑铁卢”了呢。
大多数人想到的应该就是门槛太高的缘故,头牌三甲,没有博士学历,想考进去就是痴心妄想,就连那些已经站在金字塔尖的博士人才,在轮转的考验之中,也容易被淘汰,所以和学历内卷有关。
过来人:想从医,关关难过外行人只能看表面,只有学医的过来人才懂得,真正的原因是什么。首先这些招聘遇冷的地区,医院都存在共同点,档次可能偏低。
高学历的人才看不上,有更大的目标,不会停留在“小空间”里发展。那些专科院校或者普通本科的学生,学历上又差一截,门槛要求不达标,直接被卡掉。
每一关都很难闯,医院又有很多人脉的连结,一些同学已经达到了被录取的标准,但还是没能尽如人意。另外一个毕业生初来乍到,经历规培、正式期,收入比较低,很多同学家庭条件不佳,很难坚持住。
黑龙江地区的各个事业编制缩招,还有编外人员也在逐步被清理,对于毕业生来说,这样的信息透露出来的,还是不稳定的感觉,自己闯过了很多关才上岸,达不到理想的状态,还可能随时面临走人的状况,自然报考的热情锐减。
医院也分档次,医学生要量力而行值得让毕业生注意的是,医院也不都是相同的水平,档次分级很明显。大城市的医院不愁招不到人,名牌大学的博士生、硕士生人才比比皆是,都来应考。
真正招聘遇冷的其实还是区县三甲,医院硬件设施陈旧简陋,毕业生有更大的志向,医院。
至于小地方的三甲,因为医生和护士的培养模式没有那么先进,毕业生到岗之后,成长的空间有限,只能靠一个人默默钻研,医术水平在几十年内也难以得到质的飞跃,学生们提前做好考量。
当然也不是说全是弊端,其实在这样的地方扎根,压力会更小一些,生活富足受人尊重,拥有更多自由的时光,这就要看毕业生自己的选择,抱着怎样的心态去实现自己当医生的梦想,无愧于职业责任,不辜负前程就好。
今日话题:你怎么看待医学生的发展现状?(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可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