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的扁担河
芜湖扁担河全长约30千米,部分河段可通小木船,河床平均宽约50米。它南起永安桥泵站连接青弋江,东傍万春圩、一五圩,西靠东河圩、鸠江圩、流经军滩、罗渡、王拐、永镇、官陡、大桥、犁头尖、北到双摆渡进入长江。
扁担河流经的王拐小镇
芜湖市西边,有一条从南向北的圩区内部排水河,被称为扁担河,它名字的来历有两种说法:一是说它像扁担,一头挑起长江,一头挑着青弋江;另一种说它是由人工扁担挑出来的。据了解,不久的将来,它将成为芜湖城市的景观带和水上乐园,是市民观光休闲的好地方。
清朝初年,扁担河东是一片草场,民国八年()《芜湖县志》记载,张之洞曾奏请朝廷将万顷湖(万春圩)草场改治成屯田。年,在扁担河入长江的上摆渡建起了双摆渡拦洪闸。年,在扁担河入口处的弋江畔永安桥建成了永安桥进水闸。
年,为配合扁担河改造,又在军滩口重新建设了永安桥泵站。从而使西江圩、东河圩、万春圩及当涂一五圩自然联并,形成了现在的芜当联圩。扁担河也成为现在该圩区的一条内河,不能通航,仅有排水功能。河道上陆续建有官陡门、太阳垾、北咸辛、观音阉闸,东河与永红排灌站及渡口。河上在军滩、罗渡、三友、王拐、永镇、官陡门、鲁李等处建有桥梁。
扁担河边有个“双贤庙”。据民间传说,从前,河两岸农民,为了排水阻水的事,经常矛盾斗殴死人,官司打到两县大堂。当涂县令忙于查案,不幸溺死。芜湖县县令是他的好友,悲恸中一筹莫展,也只有一死了之。受感动的两岸农民,停止纠纷,共立“双贤庙”祀之。
粟裕大将撰写的《芜湖近官陡门的奇袭》一文,就是发生在扁担河畔的官陡镇。抗日伊始,新四军成立不久,二支队奉命开赴江南当涂大公圩。为了打掉日寇嚣张气焰,二支队组织小分队,于年冬一昼夜急行军多里,渡过青山河,跋涉在田野沟渠之间,因官陡距日寇占领的飞机场很近,他们好似神兵天降,给日军以重创,战斗仅用了20分钟就大获全胜,它是扁担河历史中光辉一页。
来源:网络
免责声明:文章版权属于原著作权人,若您认为此文不宜被收录供大家免费阅读,请给我们留言,我们收到通知后,会立即将您的作品从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