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老徐。
很多人私信问我关于房子的话题大部分都离不开一个:“我在自己老家县城买可以吗?”
每次我都会直接回答:能不买,就不买!
跟大城市高耸的房价比起来,县城真的是天堂级别。
比方说合肥是安徽省唯一的二线城市,而围绕着合肥市的城市房价都不高。
不说区县的,仅仅是地级市之间的房价就已经不是一个量级。
跟合肥接壤的马鞍山的平均房价是元一平,淮南市是元一平。
而他们下辖的区县差距更为离谱,像马鞍山当涂县,10月的均价仅仅是元一平。
记住,这只是均价。
现在都还有房价元以下的,真的不是做梦。
同样的例子,也出现在广东。
深圳附近地级市的区县房价与深圳比起来,简直是白菜价。
例如深圳龙岗和惠州惠阳,一个房价是4.4万一平,另一个仅仅1.3万一平。
要知道,这两个区县居然是相邻的。
甚至看起来惠阳的房子还有上涨的空间,利于投资。
以老徐身边人的例子,很多在广深买不起房子的都会优先考虑这些,甚至大部分其实都是回到自己的老家买一套。
我一个不算很熟悉的朋友就在昨天的聚餐中和我说,毕业5年了终于在前几个月在老家县城花了40万首付买了一套房。
我不知道该怎么去评价。
唯一想说的就是,在县城买房,就是赌。
1。
有几个案例,是我整理出来的,希望有心在县城买房的人都要认真看看。
在浩浩荡荡的县城买房人群中,苏晓就是其中一个。
他在年买下了距离北京直线距离公里的承德县城的房子。
可等到今年开始办房产手续时,他却有些后悔。
承德距离北京算是挺近,但自己基本上工作日还是要在北京租房子住。
每天都要加班的他,根本就没有足够的通勤时间花费在这公里上。
而且房子买下了,物业费还是要定期交的。
这些年来,房租,物业费,房贷,每一样都压着苏晓。
他想着等着房产手续办完,等京沈高铁通车后房价应该能涨一点,到时候挂牌卖出去能少一些损失。
而为什么我专门要写他这个案例呢?
因为很多人的想法都跟他一样,大不了到时候卖了再换个大城市的。
实际上,很大程度是你到时候根本卖不出去。
比如我看到类似报道里面就有在河北涿州花了万买房最后估价只有万。
却依旧有价无市。
这就是县城买房的第一个大坑:接盘的人,永远比你想象中的少。
而就算有人接盘了,价格大部分都是要打折扣。
还记得老徐之前写过的那个来自拉萨的许康吗?
因为听闻鹤岗的房子特别便宜,最低1万就能买一套房,他立马赶赴鹤岗。
梦想着以后在这里买了房子安居乐业,组建家庭。
他以3万元的价格买下了一套一室一厅的房子,虽然简陋,但也圆了安家梦。
对于许康来说,在鹤岗买房的初心是想要有自己的房子。
好景不长,疫情爆发后许康工作的餐饮店倒闭,存款也花完了。
走投无路之下许康决定回拉萨发展,将房子以原价出售筹钱。
但让他没想到的是,挂牌3万元的房子愣是没有人要,他将价格降低至2.5万。
跟买家一番讨价还价之后,最终以2.2万的价格售出。
盘算下来,他在鹤岗没赚到多少钱,反而在房子上先亏了块。
这就是在县城买房的第一个坑:看起来便宜,但问题是有价无市。
卖不出去的房子,就真的只有了居住属性。
2。
至于说,为什么县城的房子卖不出去。
其实很简单。
县城文化的蝴蝶效应,已经开始了。
这其实是与县城人口流动性有关,年轻人基本都去了大城市发展,那么房子自然没有了市场。
而县城人口流失的越多,文化也就越为守旧。
县城楼市萎缩的因素之一,居然是来自封建文化。
由重男轻女导致的一系列蝴蝶效应的开始,注定了县城楼市的有价无市。
例如河北的新河县,是河北最后一个退出贫困县名单的小县城。
县城的楼市,深深受到当地文化风俗的影响。
比如,只生男孩和重男轻女。
而到了现在恶果已经出来,县城的男性越来越多,而女性越来越少,甚至不多的女性,都陆陆续续跑到一线城市发展。
所以我们可以发现30年前的婚恋市场上是女性居多,而现在已经是男性居多。
男性越来越多,女孩不够了,也就催生了天价彩礼。
女性地位的低下,一方面使得女性更希望逃离县城,另一方面便是离婚率的暴增。
年,河北的离婚率达到38.59%,位居全国第一。
年轻人的外逃,离婚女性的集体出逃,让县城的老人越来越多,男性越来越多。
循环往复,没有多少人组建家庭,也就更没有买房的必要。
有价无市的楼市,也就如此催生。
这一系列的蝴蝶效应看似荒诞,可却是现实。
虽然并不是所有县城都是一样的情况,但在县城里买下一套房子,就等于把自己完全绑定在了这里。
本地人不买,外地人不愿接盘。
最后只剩下自己来买单。
3。
那为什么卖不出去,还有那么多人第一想法都是想着回老家县城买一套房子呢?
原因很简单,大家太想有自己的房子了。
而一线城市的房价大家也都知道,即使是郊区的房子,价格也不菲。
例如老徐所在的广州,南沙,增城,从化的房子最低也要2万一平起步了。
很多人抱着一种心态就是:我先买,大不了我自己住。
但这个自己住,我想给你泼冷水的是可能没那么简单。
郊区最大的问题就是基础设施、生活配套都没有市中心的丰富和完善。
可对比之下,连郊区的基础设施都已经不怎么样了,其他城市的区县就更差了。
就类似我前面提到的那个为在河北涿州买房的吴承波,他当年仅仅为了便宜点的房价就忽视掉所有的问题。
因为周边配套设施不完善,想买瓶水都要骑10分钟的电瓶车去买。
用的没有,吃的也没有,最近的一个商家居然在10公里外,连外卖都送不来。
吴承波在北京上班,每天需要提着行李箱在北京买好生活物资运回涿州。
这样的生活,真的你想要的吗?
除了配套不方便,另外一个住小区的都需要面对的就是物业的问题。
可很多人不知道的,其实没有人入住的小区,根本就没啥物业服务可言。
比如在河北香河买房的刘承庆,他是一名自由职业者,所以认为在哪买房都一样。
虽然是刚需族,他还是买下了香河的一个小区,还花了10万元进行了简单装修.
可因为区位很偏僻,导致小区入住率太低,不时停水停电。
有时候甚至电梯都打不开,他因此多次投诉物业。
可物业根本就无暇他顾,因为没多少人住进来,小区的物业公司都要倒闭了。
这就是在县城买房要面临的第二个问题,就算是自住,有些房子根本就还不如乡下的方便。
「鬼城」小区,谁住谁后悔。
4。
以老徐为例,我在广州生活工作,前几年没存够首付那会我想的也是要不回潮汕买一套房子算了。
恰恰跟我同样想法的,还有很多人。
但只有到了今时今刻,我才发现这个当初这个想法多么不成熟。
县城买房,我平时肯定住不了,而出租,就更加悬了,县城最大的问题在于工作机会的稀少。
没有外来人口,租房的有几个?
而买了房,不止是占用我的购房名额,更是把我的资金套牢。
现在回头想想,幸亏没买。
当然啦,县城买房这个话题对于住在县城的人来说,根本不是问题。
那里就是你一辈子生活的地方,你没啥好考虑的。
房子除了居住属性,最重要的是其附带的其他价值,比如医疗、教育,乃至保本的金融属性。
想不后悔,这些问题都要认真思考。
抛开那些无良的炒房客,对于我们大部分人来说,买房一个是为了刚需,钱多点可能会多买一套作为投资保值,免得自己的现金不断被通货膨胀。
但盲目买房就可以升值的年代已经过去了。
县城买房,就是第一个坑。
这点,基本已成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