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宋词被王国维先生称为“一代文学”,并直言“后世莫能继焉者也”,可见对唐诗评价之高,而后人也常常感慨说诗词至唐宋之后已成绝唱,后人再想达到唐宋的程度几无可能。当然这和很多方面都有关系,时代背景不同了,再加上千年来诗词唱法也已失传,今人更多是把诗词作为一种文学体裁来对待,而古人则是更看重诗词音乐的部分。这也是为什么李清照会批评苏轼的词“句读不葺之诗”。因为在李清照眼里,词最重要的是音乐性,以诗的方式去填词,显然会使得词不协音律,不利歌喉。王国维先生而唐诗能成为一代文学,和唐诗的数量质量都不无关系!据统计唐朝约有位诗人,其中有如李白、杜甫、白居易等才华横溢的诗坛大佬,也有如张九龄,王维等管制宰相的政坛大佬。但是纵观整个唐朝,被封侯的诗人却只有一位,他就是高适。如果小伙伴们对这高适这个名字有点陌生,咱们不妨直接拿出高适的一首成名作,我相信大家应该都读过。高适《别董大》高适被称为唐朝四大边塞诗人之一,其他三人分别是王昌龄、岑参、王之涣。高适的这首《别董大》写于年,也就是唐玄宗天宝六年。当时的高适还处于人生的低估期,他在河南与自己的好友董庭兰相遇,奈何相遇恨短,不久两人又要各奔天涯,于是高适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古的诗作。而高适的“开挂人生”始于安史之乱,当时驻守潼关的哥舒翰兵败,高适一路狂奔到长安第一时间告知了唐玄宗,并制定了唐玄宗的一系列“逃跑计划。之后高适就深受唐玄宗的器重,而高适也在安史之乱中平叛有功,最后在高适61岁的时候,被封渤海县侯。这在全唐诗人中只此一家!高适而其实高适和李白也是好友,在高适未发达之前曾和李白,杜甫一起游历唱和,当时43岁的李白可谓全国闻名的大明星,而40岁的高适和32岁的杜甫显然只能算李白的“小迷弟”。三人当时皆在仕途上受尽冷落,同是天涯沦落人,据说高适和李白已经到了睡一张床的地步。奈何,三人机遇不同,安史之乱让高适平步青云,却也让李白因永王造反而投入狱中。当时李白四处托人求情,很多诗坛好友如崔涣等人都极力帮李白求情,而高适却一言不发,甚至据说还把两人以往的往来信件烧的一干二净,真如杜甫的那首诗所说“翻手为云覆手雨,纷纷轻薄何须数”。安史之乱局势图最后李白被流放贵州,后来遇大赦被赦免,奈何当时李白已是花甲之年,这几年的劳累奔波也使得李白的身体不堪重负,几年后便病死当涂县!而此时的高适已经官至蜀州刺史,李白去世后两年,高适封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