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疗白癜风哪里医院最好 http://www.kstejiao.com/m/时光就像李白船下的江水一样,奔流不息,在流到公元年时,正是唐开元盛世。25岁的李白怀着满腔的抱负出了川,沿长江而下,直奔江东。船过濡须口(现在叫裕溪口),凭吊了一下三国的古战场,遥想当年曹魏与东吴在此反复厮杀的战况,也体会了曹操当年写下“生子当如孙仲谋”的感慨和无奈。长江流到这里遇到一个巨大的江心洲,航道便在此一分为二,李白的船一定是沿着长江左岸而行,因为在这条航道上,他才会看到两山夹峙一江奔涌的情形,也才会产生了那首著名的诗作《望天门山》: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很多人对这首诗的解释都是凭空想象:为什么是“碧水东流”?又为什么用了个“回”字?“孤帆一片”是李白在说自己的船吗?也有很多人只是体会诗人对山川美景的描写,体会诗人将要横空出世的兴奋与豪情。而我却看到的了宿命,看到了多年以后,当诗人拖着病躯回到的地方,一个魂牵梦绕的地方,一个他再也不会离开的地方。天门山既然船行到了这里,我们索性就穿越了时空带着李白去看看他最终归去的地方。在李白望见天门山的西北面,六十多公里的地方,就是昭关。公元前年,伍子胥衣衫褴褛形似乞丐地站在昭关口,这里真是他逃亡吴国的关口,吴楚的交界处,可是关口上却贴着楚平王捉拿他的告示,走投无路的伍子胥一夜之间愁白了头。后来在皇甫讷等人的帮助下才得以闯关,帮着吴王阖闾差点灭了楚国,对楚平王掘墓鞭尸,报了父兄被杀之仇。昭关李白在天门山诗兴大发的年前,唐代慧褒禅师在昭关附近的华山结庐修行,此山多云、多井、多洞。禅师葬于此,所以名褒禅山。但褒禅山的著名却是因为后世的宋朝宰相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王安石在山上钻洞探险,而后大发感慨:“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当然,李白这时还不会知道这些,否则他会不会也去登山,并写下“游褒禅山”这样的诗篇?那样的话,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会怎么写呢?哈哈,想远了,让我们还是把眼光向前看看。褒禅山前方的乌江渡,公元前年的冬天。项羽告别了虞姬,带着最后的十几个人逃到江边。乌江亭长架船来救,项羽笑着说:“天之亡我,我何渡为!”然后让亭长带走了他的爱马,率领部下步行,与敌短兵相接,杀敌数百,但也身受十余处伤,最后看见以前的叛将,项羽大声地喊道:那不是老朋友吗?听说汉王以千金悬赏我的头,今天我就送给你吧。说完自刎而死。“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每次读起这首诗,脑海里就会浮现那天地为之变色的横刀一刎。乌江自刎天门山的右边就是项羽不肯过的江东,也是后来李白多次登临的采当涂县的石矶(牛渚矶)。他在这里留下了很多诗篇,也流传着他经常与友人月夜泛舟江上,醉捞明月的故事。在年轻的李白写下《望天门山》这首诗后的35年后,公元年,人生像是转了一个圈,年老多病的李白回到了这里,投奔自己的族叔李阳冰。在当涂的龙山脚下简陋的住宅里,李白完成了最后的作品结集。年,李白去世,先葬在龙山的住宅附近,后来根据李白生前对诗人谢朓的仰慕,将墓地迁往不远处的大青山下。李白诗意“碧水东流至此回”在这里是否有些宿命的暗示。在这片土地上发生的或悲壮或浪漫的故事像江水一样流传至今,李白无疑是其中一个最耀眼的浪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