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慢学》[美]托马斯·品钦著但汉松译译林出版社-1《慢慢学》收录了托马斯·品钦青年时代于年至年发表的五部短篇小说:《小雨》《低地》《熵》《玫瑰之下》和《秘密融合》。这五篇小说气质各异,每一篇都包含着品钦小说创作标志性的主题与技法,更透露了许多有关他成长轨迹的线索:他的海军生涯、对勒卡雷的致敬、痴迷“熵”的起源……《熵》或许是这五部小说中最为重要的一篇,这篇小说埋藏了他后来小说的核心主题。小说将热力学第二定律运用到了对人类社会的观察和描述上,敏感性超前。在托马斯·品钦更为成熟的小说中,包含着当代社会的丰富信息,主题广泛,涉及到美国和人类历史、自然科学和数学、工程学、军事科学、信息学、现代物理学等不同的领域。英美文学研究者但汉松形容品钦是一位有着“变态旺盛的想象力和学识”的天才作家,写了不少“令人发晕兼发指的诡异篇章”,不仅对读者的智商和耐心来说无福消受,对译者来说也无异于一座关塔那摩,书评人则更惨些——如果“不肯屈尊降贵地承认自己智力上的溃败”,就只能“幽幽地给品钦下些囫囵吞枣的断语”了。而如今,读者可以通过阅读托马斯·品钦早年的短篇小说,获得读懂《万有引力之虹》《V.》的隐秘钥匙,也可以看到一位对写作“幼稚无知”的青年,从“装腔作势,傻里傻气,设计不周”的作品开始,如何逐渐写出后来的大师之作。“它们能说明那些刚入门的小说家会犯哪些典型的错误,提醒年轻作家最好避免某些做法”。有心的读者,慢慢学。《世界的渡口:蓝蓝诗集》蓝蓝著雅众文化/新星出版社-2“诗是语言的意外,但不超出心灵。”诗人蓝蓝曾经这样为诗下定义,她给自己的定位是抒情诗人。在上世纪90年代,很多诗人都转向了叙事性很强的诗,抒情诗似乎已经“过时”了,蓝蓝却坚持将抒情诗写到今天。即使是那些似乎更适合用叙事性强的诗歌来展现的现实事件,她也坚持用抒情诗进行表达。在她的笔下,即便是庸常的生活场景,其中也充满了抒情已在的痕迹。《世界的渡口》可以展现蓝蓝一贯的坚持和探索,这本诗集收入了蓝蓝近十年来精选的抒情短诗,其中有一些为首次发表。这些诗歌将难以言说的忧思融入抒情的音质,将无际的沉默注入片断风格的话语,形成了简约而繁复的诗歌文体。蓝蓝说,把书名定为《世界的渡口》,是因为渡口是出发的地方,也是回归的地方,是思想道路交汇之处。《意愿的冲撞:社会等级的歧义如何孕育冲突》[美]罗杰·古尔德著吴心越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2从司空见惯的超市插队现象,到因抢停车位而引发的冲突,似乎绝大多数时候,人与人之间的冲突都源于鸡毛蒜皮的小事,我们通常也都认为:人际暴力是个人品性的产物,即个体因一时激动而轻率地使用暴力。但在美国社会学家罗杰·古尔德看来,事情并没有这么简单。在本书中,古尔德提出了一个原创性框架,去探究看似无谓的人际暴力和小群体暴力背后究竟蕴含着什么。流行观点认为,所有人都会在某一时刻遭遇冲突,而其中大部分都是关于愚蠢的小事,有些人会轻率地使用暴力,所以最后大多数暴力的起因都微不足道。古尔德对这一观点提出了挑战,指出人际暴力是关系的产物。(小规模的)冲突更有可能发生在相对对称的关系中;其中,行动者对其相对社会地位的理解具有含糊性,换言之,双方存在认知上的不对称,而这种认知有可能受到对方的挑战。古尔德表明,冲突之所以会在社会动荡、政治频变的情况下加剧,原因在于既有身份体系的社会与文化支持分崩瓦解,而这些体系构筑了人际关系中诸种顺从的表现;它们的瓦解导致了与核心关系邻近或相邻的关系出现不稳定。古尔德将从人际互动角度分析从个人暴力的一般性框架扩展到了群体层面。他指出,当群体无法令人信服地展现它们的齐心协力,它们的团结程度就变得模糊不清,冲突很可能随之爆发。如果群体的相对地位存在不确定性,冲突就有可能浮出水面。通过对日常纠纷、宿怨、谋杀、复仇、革命等一些列纷繁复杂的历史事件的分析,作者探讨了群体暴力的结构性起源。一些评论人士将此书与涂尔干(Durkheim)的《自杀论》相提并论。《童年与社会》[美]爱利克·埃里克森著高丹妮等译世界图书出版有限公司-1-1“除弗洛伊德之外,恐怕没有一位心理学家比埃里克森对其所处的时代产生的影响更为深刻。”前国际精神分析协会主席罗伯特·沃勒斯坦曾经这样说道。爱利克·埃里克森一生中最重要的贡献是提出了人类心理社会发展的八阶段理论,以及身份认同危机的概念。埃里克森认为精神分析在本质上是一种历史学方法。精神分析是通过分析个体来研究心理的进化的。此外,精神分析也阐明了人类的历史是放大版的个体生命周期。人类拥有漫长的童年期,文明社会的建立让我们拥有了更长的童年期。漫长的童年期让人类获得了生理能力和心理能力的提升,但同时也在人类身上留下了情绪稚性(emotionalimmaturity)的残渣。尽管许多部落和国家会通过各种方式训练儿童,直到他们达到人类应有的成熟和整合,但是长大成人的个体身上仍然会残留童年时期的非理性恐惧情绪。《童年与社会》是一本关于童年的书,也是一本从精神分析视角入手的、关于自我和社会之关系的图书,透过男孩—女孩、个人—群体、游戏—现实、历史—现状等对照关系,认识身体、自我和社会的关系。在本书中,埃里克森首次提出了“生活周期八阶段”理论,它的前提假设是:八种基本力量随着我们的生命历程逐渐显现,每种基本力量都是在特定时间出现的发展性冲突的产物。作者带我们走近小男孩山姆、海军陆战队队员、小女孩安妮、小男孩彼得,去了解身体、自我和社会的关系;走近两个气质迥异的印第安部落——大草原上的猎人和鲑鱼河畔的渔民部落,认识过去历史如何影响了人类的现实处境;走近小女孩简和玛丽、小男孩本和汤姆,认识微观世界(游戏)与宏观世界(现实)的关系;走近美国、德国和俄国,了解民族历史与民族现状是如何塑造、摧毁、重塑民族的个性的。《民国钢琴志》张奕明著海南出版社-11“民国虽是乱世,但由于新、旧、中、外之碰撞,便非常精彩。”《民国钢琴志》作者张奕明是美国费城天普大学(TempleUniversity)音乐系钢琴演奏专业博士,近年来,他集中演奏和研究了民国时期的钢琴作品,在钢琴演奏圈内引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