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太平天国的军队攻占南京后,改名天京,并将此作为“国都”,从武昌集结过来的清军在南京城东组建江南大营、江北大营,双方围绕镇江、扬州展开厮杀。在太平天国剿灭清军两大营后,洪秀全等人在西边的安庆、东边的镇江布下重兵,作为拱卫天京的门户。可见,安庆至镇江一带是南京的传统“势力范围”,如果再往前数,清朝立国后,鉴于江南省人杰地灵,粮草充盈,且是明朝朱姓皇族的龙兴之地,怕江南省做大形成尾大不掉之势,竖着分割江南省便发生了。如果还往前看的话,这座六朝古都,其范围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狭窄过。最近几年,省会城市“首位度”频频被提及,作为经济强省江苏的首府,南京在全国省会城市中一直倒数,南京为了提高这个“首位度”不可谓不努力,但是这几年的努力结果却是,随着去年济南并掉地级市莱芜,南京已经垫底了,这个局面似乎有些尴尬。因此,很多人都在喊话南京,赶快扩大治下管辖面积吧!镇江成为呼声最高的那个城市。但是反对声也很高,那么,南京合并镇江存在哪些困难呢?历史因素!镇江为历史名城,有着三千年的城建史,严格算起来,比苏州都要久远。话说回来,镇江在历史上其实更像是一座移民城市。西晋衣冠南渡、北宋靖康之变,镇江成为中原人南迁的落脚点。当年的中原人自瓜州渡江后,往东的丹阳、常州等地语言是吴侬软语,往西南京人的土著语言是江淮官话,镇江夹在中间显得有些尴尬。但无论怎么说,镇江和江淮的关联度其实更大,从文化圈的属性上讲,它和中原更亲近一些。因此南京和镇江合并其实阻力没有那么大。退一步讲,吞并镇江,并不意味着镇江的消失,只不过是行政区划的调整,名字大概率不会更改,因此,行政区划的调整其实不必背负历史包袱。一百五十年前,松江府不还只是一片入海口?现在成了国家金融中心;四十年前,深圳不过是个小渔村呢。所以,按照这个逻辑,其实当下最重要,为什么不相信自己可以创造历史呢?南京镇江合并的现实问题则是镇江的债务。八十年代重新划分行政区的时候,镇江惨遭肢解也就罢了,还承担了很多债务,别人都轻装上阵,镇江是负重前行,这也成为镇江相较苏南几市发展缓慢的一个原因。在金融领域,流行这么一个段子:东北不碰、西北不去、蒙晋不沾;河北保守、河南无为、天津负面;赣桂太弱、湖南危险、海南太远;京沪只有同业、西南只剩成渝、山东不出青济烟;江浙处处好风景,除了徐连镇泰盐。镇江身上背了多少债?目前已经滚雪球般的发展到了近四千亿,这个差不多是镇江市一年的GDP了,而其财政收入一年不过两三百亿,压力确实挺大的。其实,镇江目前的状态已经严重制约了各个方面的发展了,而不仅仅是涉及镇江地方。举个例子,二十年前,位于镇江的江苏大学和位于苏州的苏州大学旗鼓相当,或者说江苏大学还要好于苏州大学;但是随着苏州经济的发展,目下来看,两所大学的差距已经很大了。当然,这只是镇江发展缓慢的一个原因,但是,涉及到了合并,这就好比小两口结婚,婚前不得对双方的财产了解一些?没人愿意和债务缠身的人组建配对吧。不过,话说回来,虽然镇江一身债务,但是,通过土地回本这也是一个考量方向,镇江一旦与南京合并,其特大城市效应势必会引起地皮价格飞升(虽然很多人可能会讨厌),南京不仅扩大了产业规模,还直接获得三百万人口!如果仅仅是指望着每年增加十来万人口,照这个速度,南京人口扩张到千万还要十多年。可以说,合并是一个双赢的事情。但南京“志不在此”,它还有更大的野心,它的责任是承担长三角北翼的中心城市,或者说是国家东部的中心城市,能成为中心城市,别的不说,至少要有几个卫星城吧,不拉拢几个小弟过来,那能叫大哥吗?年,我国一次性建成最长的高铁线路------京沪线通车,这趟高铁的通车,似乎没怎么缓解春运难题,在开通后的数年间,每逢春节等依然是一票难求。为什么?因为外出的人多了。事实证明,伴随着人口流动的增加,人员的流动似乎更倾向于大城市。换句话说,高铁引发了人口虹吸效应。因为工作原因,笔者经常往返于京沪线,我就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特点,大体以枣庄为分界点,枣庄以南上车的乘客,大部分都是在南京下车,南京上车的人,很多都是奔赴苏州、上海一带;如果是从上海开往北京的列车,在南京上车的人,很多会在徐州下车,当列车进入山东境内后,在曲阜算起,上车的人开始增多,在济南很多人下车,但上车的也很多,他们的目的都是去北京。也就是说,上海、苏州、南京、济南、北京是京沪线外出人员的主要目的地,这势必对沿途其他城市产生了虹吸效应。今年,江苏省内一条重要的铁路干线------连淮扬镇即将开通,连镇铁路且与沪宁联通,镇江成为苏北过江后的第一站,其枢纽地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苏北南下的目的地主要是三大城市,即南京、苏州、上海。如果能在镇江进行截流,那么,南京作为省会的主导地位势必会得到加强,但目前镇江并没有这个能力,与南京合并似乎是一个优选。年,南京到安庆的宁安铁路通车,设计时速最高只有公里,似乎等级不怎么高,不过,这条铁路总长不过公里,即便是时速其实也没多大区别。这条铁路对南京的意义相当重大,它串联起了马鞍山、芜湖、铜陵、池州、安庆等,这是安徽省最富饶的几个城市,它的通车,似乎意味着南京在逐步恢复昔日的荣光。不仅如此,南京还将地铁修到了安徽省的几个城市,它们直连对方铁路或客运中心。南京地铁S2号线(即宁马线),起自中华门,终点马鞍山当涂县当涂南站;S4号线(即宁滁线),对接滁宁城际铁路;S8号线(即宁天线),连接南京与安徽天长;此外,芜湖、宣城等未来都将与南京地铁衔接。当然,省内的仪征、句容等地亦是规划了轨道交通,S5号线(即宁扬线),连接南京与扬州站;S6号线(即宁句线),南京到高铁句容站,已经施工,计划在年通车;S10号线(即宁仪线),为南京到仪征站。总的说来,南京现在的重点似乎是放在了西面和南面,通过构建高铁、地铁加强与周边联系,使自己朝着长三角北翼中心城市的方向迈进,当这些工作都完成后,一个具备足够影响力的南京便会诞生,或许到那个时候吞并镇江也就水到渠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