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田变粮田的创新之举

本文转自:马鞍山日报

“闲田”变“粮田”的创新之举

●吴黎明

破解耕地“非农化、非粮化”问题,必须坚决遏制增量,妥善化解存量。在实际工作中,化解存量往往比遏制增量难度更大,因为这涉及如何处理好“粮食安全”与“农民增收”关系问题,需要兼顾农民、企业、新型经营主体的利益诉求,不能单靠一般性号召,要创新经济运营模式。

当涂县石桥镇谢公村将亩季节性龙虾闲田二次流转,交由种粮经验丰富的村民托管,目前,这些闲田都种上了稻子。这个案例显然具有“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意义。

近年来,虾稻轮作模式为我市农民增收立下汗马功劳,亩均收入可达多元,相比单纯种粮,增收效益显著,仅当涂县就有10多万亩。一季养虾,一季种稻,保粮增收两不误。但由于养殖效益较高,加之部分养殖户土地零散、技术不足等问题,导致水稻产量不大、收益不高,从而影响了种稻积极性,出现了部分季节性龙虾闲田。针对这种“非粮化”问题,显然不能“简单化”“一刀切”去对待,需要从经济规律中去找办法。

举一反三,因多年来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及多种原因,部分地方出现了一些农闲地、撂荒地、抛荒地,可不可以像“龙虾村”那样,也来个“粮托管”。把秋季“托管”延伸到午季“托管”,把虾后稻田“托管”拓展到边角地的“托管”。如此,“粮食安全”与“农民增收”并行不悖,农民和新型经营主体可实现利益共享。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gx/3505.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