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样马鞍山红袖标爱心助邻社担当社

北京看白癜风专科医院 https://jbk.familydoctor.com.cn/bjbdfyy/

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客户端讯7月4日,马鞍山市花山区解放路街道矿院社区内,红袖标爱心助邻社党支部小屋里和往常一样热闹。中午时分,马鞍山公益善食馆的十份免费饭菜一到,红袖标爱心助邻社里的志愿者老人们就忙碌了起来,他们要在第一时间把热腾腾的饭菜送到社区里没有收入、孤寡、残疾老人家中。红袖标爱心助邻社党支部成立于年,隶属于花山区解放路街道矿院社区党总支,拥有党员19名,最大的88岁,最小的61岁,平均年龄73岁。

在这个支部中,领头的是“中国好人”周圣清老人。这些年来,支部配合社区,主动担当起了社区义务“五大员”——扶贫帮困“服务员”、呵护家园“巡逻员”、邻里矛盾“调解员”、民情民意“信息员”和党的政策“宣传员”,并组建注册了公益性社会组织“红袖标爱心助邻社”,投入到照顾帮扶孤病残老人的志愿服务中。

日常工作中的“突击巡逻队”。

百姓身边“管得宽”服务队

这两天,周圣清老人正为组建暑期的“突击巡逻队”发愁,不是人员凑不够,而是很多年龄大的老人抢着报名。“我们团队里有位88岁的吴大妈,天气热了,我们希望她不要来巡逻了,她却坚持还要来,为大家再做点事情。”79岁的周圣清老人说起来,既心疼又欣慰。这是一群平均年龄73岁的群体,但是他们却因为共同的目标走到了一起,而这一走就是数十年的时间。

年周圣清从市港务局退休后,看到社区内退休老人都有一种寂寞、孤独、失落感。就自发组织了一个“夕阳红”晨练队,动员社区老年人开展晨练活动,锻炼身体,延年益寿,进而拓展到组织队员唱歌、跳舞、跳操,组建了“夕阳红”文艺队。因为以前做过老师,别人都亲切称周圣清为“周老师”。

周老师说,矿院社区是个老旧小区,居住在这里的老人多、困难群体多,治安防范弱。结合马鞍山市开展文明城市创建和示范城市和谐社区建设,在街道、社区党组织的引导下,她就以晨练队40多名队员和社区老年学校学员为骨干,吸收了社区里电工、木工、水工、理发师、炊事员、缝纫工等有一技之长的热心居民,组成了“平安志愿服务队”,积极投入到邻里守望相助、上门服务维修、社区文明创建、小区治安巡逻、居民矛盾纠纷调解、社区信访维稳等各项志愿服务活动中。并在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中,组建了扶贫帮困、登门维修、义务治安巡逻、政策宣讲、文艺演出等服务小分队,重点开展特色志愿服务。

他们热情投身志愿服务个个老当益壮,而且什么都要管,也被社区居民称为“管得宽”志愿服务队。

有一份力量就办一份事情

林锦文老人今年83岁,在矿院社区住了30多年了,年她的老伴因病卧床,家里的重担一下子压在了林奶奶的身上。“老伴昏迷了28天,又卧床了14年。”林锦文说,这些年多亏了周老师和爱心助邻社的志愿者。“我拉不动老伴的时候,他们就来帮忙,家里有困难了也来帮忙。”

73岁的戴秀英就是帮扶林锦文老人的红袖标志愿者之一,她几乎每年都要多次和其他志愿者一起上门为林奶奶家打扫卫生。每次接到周老师分配的任务,戴奶奶都会第一时间放下手中的活儿,积极响应。“有一份力量,就办一份事情,儿女都支持。”戴奶奶说,自己还在年入了党,作为党员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要走在前面。

在周老师和团队的感召下,林锦文老人也加入了志愿服务队伍,老伴卧床期间她学会的量血糖、量血压,如今可以帮助更多的老人。如今需要送饭、巡逻的时候,她也积极报名。“虽然帮助不大,但只要他们有困难,我也愿意尽一己之力。”

在采访中,很多生活在矿院社区、享受过志愿帮扶的老人们都说,这份关怀看起来并不宏大,可是对他们来说却有着不可替代的意义。考虑到一些收入较低,残疾孤寡的老人在做饭和吃饭上有困难,马鞍山成立公益善食馆的时候,周老师就拿出了一万元入股,在这里所有股东不拿一分钱分红,剩余的利润用于公益事业。通过这一善食馆,周老师为社区困难老人争取了十个名额,连续三年,每天安排十位红袖标志愿者为社区十户困难老人送饭上门,解决他们的吃饭问题。

张广秀老人今年已经91岁,在矿院社区住了16年了,因为儿子智力残疾,生活比较窘迫。得知老人家的状况后,志愿服务队把她也纳入了志愿服务送饭的名单里。说起可以吃到免费的午饭,张广秀老人激动得连连拱手致谢。

发出张“爱心传递卡”

为更好服务居民,周老师还印发“爱心传递卡”,卡上标明了志愿服务项目和周圣清的服务电话号码,不只是辖区内,整个马鞍山市县有困难的老人们可以给直接拨打这个电话寻求帮助。如今他们已经发放出去了张卡,而到目前已有人通过“爱心传递卡”得到志愿者们的帮扶,其中包括百岁老人5人,残疾人9人。

就在去年,当涂县古河镇的一位陈大妈就拿到了这张卡,并给托人给周老师打来了电话,她有困难想要周老师团队帮扶。“她已经83岁了,躺在床上不能动弹,非常可怜。我们五六个同志去了一趟,把柴米油盐拎着去,过去和她慢慢谈心。”长时间的聊天中才知道,老人家养了七个孩子,但是都很少来看她。“后来我们又去了两次,问她还需要什么,她也不说,我们打算过段时间再去。”周老师说,一些老人因为家庭等各方面的原因,生活得并不愉快,而他们就尽可能地去疏导和帮扶,让这些老人的晚年生活能够过得舒心、充实一些。

爱心助邻社的运转需要经费,以前都是成员和社区里的领导干部凑出来的。周老师说,在党和政府的关心下,这些年她参加了省里一些活动,加上对她个人表彰的奖金,都放进了助邻社的资金池里。如今马鞍山市民政局也每年拨款两万块钱,这让周老师和她的团队成员干起志愿服务工作来,更有了动力。

但有时候遇到一些特殊情况,老人们依然会自己掏钱。“其实我的儿女也很支持我,每年都会补贴我一两万元,用于开展支部服务。”周老师说,自己家12口人,11位党员,年老伴去世的时候,抓着她的手说,“党和人民给了你们这么多荣誉,希望你走出去,继续为人民服务,当时孩子们都在周围听到了,他们也会一直支持我的。”周老师说。

成为社区力量的有力补充

矿院社区居委会主任王娟告诉记者,社区有五千多户,靠十几个工作人员是很难把工作做到位的,这些年依靠周老师的志愿者团队,每当社区里居民遇到矛盾纠纷,红袖标志愿者们在接到任务时就会及时上门调解。“他们经常会带着小喇叭,在社区进行巡逻和防范,把社区的工作宣传出去。”王娟说,马鞍山去年五月开展的城区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就是由这些红袖标志愿者们第一时间宣传到户。“当时花园新村有一个李姓住户家存放了一些烟花爆竹,社区知道之后去她家里做工作,可是老人家不同意拿出来。”社区随后向周老师求助,她上门了之后,以同龄人的身份晓之以情、动之以理,最终动员老人家把烟花爆竹拿了出来,主动送到了集中收缴点来。

矿院社区党委副书记夏雪芬也感慨,红袖标爱心助邻社党支部成立之后,还带动了年轻的党员包括大学生加入到志愿工作中来,“我们会邀请周老师开展一些身边的人讲身边的事活动,她的故事对年轻的党员来说都是一种感染,也带动了整个社区党建的气氛。”

看到敬老院老人手冬天会开裂,周老师就会带动大家用芦荟混合甘油,做成护手霜送给老年人,看到有些老年人希望购买一些棉质的平角裤却没有途径,她就主动联络志愿者做好送给老年人……这些常人不太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gx/2168.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